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CACA-GU2017]李鸣教授:一网打尽,前列腺癌淋巴结评估和清扫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12/28 15:06:20  浏览量:2179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2017年会暨第七届上海泌尿肿瘤国际论坛于2017年12月10日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介绍了目前泌尿生殖肿瘤领域的重要进展。《肿瘤瞭望》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鸣教授,介绍了前列腺癌淋巴结清扫的相关问题。

李鸣教授
 
《肿瘤瞭望》: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清扫(PLND)的临床意义和适应证?
 
李鸣教授:原发性前列腺癌最常见的淋巴转移为盆腔淋巴结转移,常累及闭孔和髂血管周围淋巴结。以往认为PLND仅有诊断价值,即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肿瘤TNM分期,有助于预测疾病进展和复发风险。近年来这一观点受到挑战,众多研究提示PLND一方面可发现和减少前列腺癌的微转移;另一方面,随着前列腺癌辅助治疗方法的不断丰富,准确的肿瘤病理分期对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前列腺癌PLND的适应证尚未完全达成一致,从NCCN、EAU以及CUA等国内外指南看,总体上推荐中、高危患者行PLND。此外,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也存在争议,EAU比较推荐髂外、闭孔和髂内区域的扩大清扫(eLND)。NCCN和CUA也支持eLND可提高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使分期更精准。临床实践中仍需考虑手术技术条件和患者的耐受情况。随着腹腔镜、机器人等手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前列腺癌PLND的效率和安全性明显提高,术后相关并发症或有改善。
 
《肿瘤瞭望》:前列腺癌LND围术期,可进行哪些检查和评估?
 
李鸣教授: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清扫围术期需要进行认真的查体和充分的影像学检查评估。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等,从文献报道看CT和MRI对盆腔淋巴结的诊断敏感度偏低,尤其是微转移病灶的检出率不尽人意。新诊断的PSA<20ng/ml、无症状前列腺癌中,盆腔CT发现肿大淋巴结阳性者不足1%。
 
近年来,分子影像学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淋巴结评估。比如此次CACA-GU会议上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团队以及美国Declan G. Murphy教授介绍了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SPECT或PET成像技术。通过特异性靶标前列腺上皮细胞膜表达的固有膜蛋白PSMA,可显著提高SPECT/CT或PET/CT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PLND术前和术后进行检查对比,对PLND术后随访和预测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肿瘤瞭望》:前列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NB)是否可行?
 
李鸣教授:前哨淋巴结(SN)是原发肿瘤引流区域淋巴结中必经的第一站,对肿瘤转移具有前哨预警的重要价值。但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否也存在前哨转移站仍存有争议。目前也有一些研究通过分子影像学技术、染色失踪技术等方法,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有规律的前列腺癌前哨淋巴结,仍未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目前PLND依旧是淋巴结评估的“金标准”。至少对于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SN检查仍需结合PLND实施。再者,随着PSMA-PET和PSMA-SPECT等分子影像学技术不断完善和进步,即使SNB再微创,与无创的分子影像学技术相比并不能体现出优势。当然,明确SN对了解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也有意义。总而言之,充分的淋巴结评估、安全有效的病灶廓清,是前列腺癌淋巴结清扫实现肿瘤一网打尽、使患者临床获益的主要目标。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前列腺李鸣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