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院士领衔,编者共议《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缔造肝癌治疗光明未来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6/28 17:42:26  浏览量:625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我国每年肝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一半,且发病特征、发病原因与国外不同,以中晚期居多,经过学者专家的不懈努力,我国形成了以多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治疗模式,同时推动了肝癌转化治疗为代表的理念提升的诊疗模式。自2018年仑伐替尼打破肝癌系统治疗的沉寂以来,国内以仑伐替尼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覆盖肝癌的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辅助治疗及晚期治疗,为各个病程的肝癌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和生存获益。

编者按:我国每年肝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一半,且发病特征、发病原因与国外不同,以中晚期居多,经过学者专家的不懈努力,我国形成了以多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治疗模式,同时推动了肝癌转化治疗为代表的理念提升的诊疗模式。自2018年仑伐替尼打破肝癌系统治疗的沉寂以来,国内以仑伐替尼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覆盖肝癌的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辅助治疗及晚期治疗,为各个病程的肝癌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和生存获益。在此背景下,由樊嘉院士领衔、周俭教授等全国顶尖专家推动下,《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表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具有里程碑意义。“肿瘤瞭望”特邀《指导意见》编者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孙惠川教授、陈敏教授春日共话,缔造肝癌治疗光明未来。
 
*文中提到的仑伐替尼特指原研仑伐替尼

肿瘤瞭望:《指导意见》将为我国肝癌治疗带来怎样的参考意义与影响?未来围绕提升国内的肝癌治疗水平您认为还有哪些重要的举措?

樊嘉院士:仑伐替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肿瘤。仑伐替尼在肝癌治疗领域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肝癌的基础治疗手段之一。我国肝癌患者约有70%~80%不可手术,仑伐替尼与免疫治疗、手术治疗、TACE治疗、放疗等手段联合有助于改善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治疗现状。通过仑伐替尼联合治疗,部分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实现降期,从而能够实现转化切除。此外还可以通过仑伐替尼的新辅助治疗或辅助治疗控制肿瘤,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伴随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仑伐替尼已成为肝癌领域系统治疗、辅助治疗、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的基础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肝癌的复发转移。与此同时,临床医生正在不断地优选、优化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争取进一步提高我国肝癌的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更多地造福广大患者。
 
如今,仑伐替尼是肝癌靶向治疗表现最佳的药物之一,与免疫治疗等新方案或新技术的联合可以达到1+1>2的治疗效果。未来,我们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去优化治疗方案,认识和发掘更多新的靶点,开发更多新型的靶向药物。在此基础上,立足靶向治疗机制和作用靶点,探索更进一步的联合治疗方案,形成全新的治疗技术与方法,必将为肝癌治疗缔造更光明的未来。
 
肿瘤瞭望:请您谈谈推动以(原研)仑伐替尼为核心的全病程应用指导意见的背景和初衷?

周俭教授:基于REFLECT研究结果,仑伐替尼于2018年顺利在中国大陆上市,打破了十余年来肝癌系统治疗中仅有索拉非尼一种TKI药物的格局。仑伐替尼上市后的进展非常迅速,在单药、联合免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Ⅱ期、Ⅲ期研究不断涌现,从围手术期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到晚期一线治疗的研究报道也逐渐聚沙成塔。虽然LEAP-002研究结果不够理想,但多项其他研究中仑伐替尼联合PD-1或联合局部治疗都带来了良好的效果,表明了仑伐替尼在联合治疗方面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了使仑伐替尼的临床使用更规范,制定关于仑伐替尼在肝癌全病程管理中应用的共识非常有必要。在樊嘉院士的领导下,我们汇聚了内科、外科等多个肿瘤相关专业的专家,集思广益制定了这份《指导意见》,将有助于临床用好仑伐替尼这个治疗肝癌的武器,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肿瘤瞭望:本《指导意见》有哪些亮点,请您为读者分享一下。

孙惠川教授:《指导意见》在《中国消化外科杂志》发布以后,引起了热烈反响,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指导意见》的亮点主要如下:
 
第一,制定者非常专业。在樊嘉院士的领衔下,五十多位国内外知名的肝癌治疗领域专家共同携手制定了《指导意见》。
 
第二,循证医学证据充分。我们采取客观的方法收集循证医学证据,并基于这些证据提出相关指导意见,尽可能避免主观因素或经验因素的影响。
 
第三,《指导意见》的制定采用了“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该方法通过广泛收集专家的指导意见,汇总专家的推荐强度,经过多次交流和反馈修正后形成完善的推荐意见,具有统计性和反馈性。另外专家意见的征求方式是匿名的,有效避免了权威影响带来的偏差,可以真正反馈大多数专家的意见。
 
第四,《指导意见》的推荐等级更客观。我们的表决意见分为5个等级,包括A级,完全同意;B级,同意但有较小修改意见;C级,同意但有较大修改意见;D级,中立;E级不同意。推荐度由公式“(A+B)专家位数/所有专家位数×100%”得出,非常科学、客观。
 
肿瘤瞭望:《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在《中国消化外科杂志》正式刊发,您如何评价本《指导意见》?

陈敏教授:首先祝贺《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中国专家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该《指导意见》刊登在《中国消化外科杂志》2023年第二期。在此,我代表总编辑董家鸿院士,特别感谢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予以的学术引领,感谢编审委员会全体专家的精心撰写,感谢各位专家同道对《中国消化外科杂志》的充分信任。该《指导意见》由樊嘉院士领衔,汇聚全国专家智慧,梳理总结仑伐替尼在肝癌领域中的临床数据和治疗经验,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中国特色的临床实践,以实用性和规范性为出发点,采用德尔菲法征集了13项推荐意见,避免了支持度偏倚。该《指导意见》聚焦仑伐替尼肝癌全病程应用管理相关问题,旨在提高临床医生规范、安全用药水平,惠及广大患者。这是肝癌领域治疗规范化进程中又一里程碑!该《指导意见》一经发布,深受国内外同道的好评。刊登以来,《中国消化外科杂志》微信公众号和网站累计阅读量达到了2万余次。
 
肿瘤瞭望:《指导意见》主要包括哪些证据和学术内容?

孙惠川教授:自2018年仑伐替尼上市以来,临床积累了很多循证医学数据,《指导意见》将其汇总并加以整理:
 
首先,我们收集了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药物治疗经验、联合多种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上市后的临床研究等。我们把这些内容都汇集在一起,奠定了仑伐替尼应用的理论基础。
 
第二,我们汇集了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各种治疗方案,包括联合局部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等新的模式。中国专家对此类模式的探索非常踊跃,在早期、中期、晚期肝癌中全面发掘仑伐替尼的潜力,以尽可能地提高对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第三,我们系统梳理了仑伐替尼上市5年来累积的安全性数据,整理出了不良反应管理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患者在长时间使用仑伐替尼及其联合治疗方案中取得最大收益。
 
肿瘤瞭望:《中国消化外科杂志》作为创刊20余年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未来将如何更好的传递具有中国特色的肝癌诊疗理念?

陈敏教授:传递前沿先进的学术理念,推进疾病诊疗规范的进程,是我们期刊人的使命和责任。指南与共识的发布和刊登不是终点,提升其学术影响力、推广其覆盖面,让优质的学术资源下沉,让一线临床医生认识、认知、认可,并应用于实践,从而实现造福广大患者,建设“健康中国”,才是我们的初心和终极目标。因此,《中国消化外科杂志》搭建了多维度的全媒体宣传矩阵,以期加深拓宽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期待与全国消化外科同仁、各学术机构同道建立更深入、更紧密的合作,相互成就,双向奔赴,共创学科和期刊的美好未来!
 
从左至右依次为:孙惠川教授、任正刚教授、沈锋教授、蔡建强教授、樊嘉院士、张必翔教授、周俭教授、企业代表
 
樊嘉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院长
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肝脏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复旦中山肿瘤防治中心主任
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2019)》、《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编写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FACS、ASCO、SSO
从事肝肿瘤外科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三十余年,提出我国肝癌肝移植适应证“上海复旦标准”。发表SCI论著57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包括:Cell、Nature、Lancet Oncology、Cancer Discovery、Cancer Cel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Gut等论著197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2008);作为主要参与者曾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2020)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荣获:谈家桢奖(2016)、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6)、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6)、中国医师奖(2016)、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全国十大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2012)、上海市劳模(2010)、全国劳模(2010)、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2020)、中国医院协会突出贡献奖(2022)等荣誉称号。
 
周俭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
(兼)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精英
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指南》专家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联盟(APPLE)执行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
中国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5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第一完成人1次、第二完成人2次)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包括共同)发表SCI论文110余篇
 
孙惠川教授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肝脏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肝脏外科学组秘书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2019、《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撰写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陈敏教授
《中华消化外杂志》副总编辑、编辑部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专业信息传播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及编辑指导委员会委员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肝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