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WCLC)世界肺癌大会>正文

WCLC现场速递︱韩宝惠教授、Roy Herbst教授解读FAVOUR研究,探讨EGFR ex20ins突变晚期肺癌治疗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9/12 11:38:23  浏览量:503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第24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2023年9月9日~12日在新加坡胜利召开。作为肺癌领域最负盛名的学术盛会之一,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地学者齐聚新加坡,共同探讨肺癌最新前沿进展。随着精准诊疗的不断发展,EGFR ex20ins突变受到更多关注且临床研究进展迅速。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第24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2023年9月9日~12日在新加坡胜利召开。作为肺癌领域最负盛名的学术盛会之一,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地学者齐聚新加坡,共同探讨肺癌最新前沿进展。随着精准诊疗的不断发展,EGFR ex20ins突变受到更多关注且临床研究进展迅速。在本次WCLC大会上,韩宝惠教授在口头报告专场公布了Ib期FAVOUR研究更新数据,伏美替尼在初治和经治EGFR ex20ins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展现出惊艳疗效和更好的安全性,一线ORR高达78.6%。【肿瘤瞭望】特邀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与耶鲁大学癌症中心Roy Herbst教授共同解读EGFR ex20ins突变领域治疗现状、研究进展及未来方向。
 
01
EGFR ex20ins突变治疗领域——中美治疗现状
 
Roy Herbst教授:在全球范围内,EGFR ex20ins突变越发受到重视。EGFR ex20ins突变发生率约3%~4%,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第三代EGFR-TKI通常在这类突变中疗效有限。在美国,一线治疗选择是含铂化疗,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对于EGFR ex20ins突变晚期患者后线治疗,已有amivantamab和莫博赛替尼两种药物在美国获批。该领域非常值得探索,我们需要帮助这类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今年WCLC大会上,该领域有多项研究显示出非常令人振奋的结果。

韩宝惠教授:针对EGFR这一重要信号通路的TKI已在临床应用超过20年。自2003年,第一代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等相继问世,随后逐步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EGFR-TKI,我们也逐步认识了经典突变、非经典突变和耐药突变。今天的讨论主题是EGFR ex20ins突变——非经典突变中的“耐药”突变,具有难治性、预后差、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等特点。目前为止,在美国和中国已经获批适应症的药物均在二线治疗。莫博赛替尼、舒沃替尼是两种在中国上市的药物,目前药物有效率以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仍有提升空间。
 
在今年WCLC大会上我们公布的FAVOUR研究中,一线采用240mg剂量伏美替尼治疗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达到78.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到15.2个月,是非常不错的结果,预计中位PFS会超过10个月,其疗效目前远超过标准含铂两药化疗。伏美替尼的联合治疗策略还包括联合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等,有很大探索空间,值得在一线领域进行研究探索。只有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改善,才能极大满足临床需求。
 
表1伏美替尼FAVOUR研究的疗效分析
 
02
一线治疗领域结果初探,伏美替尼初步结果惊艳亮相WCLC
 
Roy Herbst教授:在一线治疗领域,目前有多种药物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莫博赛替尼一线对比化疗的III期研究结果为阴性,但未正式公布结果,而amivantamab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的III期研究结果为阳性,还有其他更多探索,研究者一直在开发更好的药物。
 
今年WCLC大会上,伏美替尼的初步结果令人鼓舞,ORR更新结果为78.6%,我认为剂量增加起到重要作用。在更难治突变类型患中,更高剂量取得的疗效较好,同时也探索了其在一线治疗中的疗效(见表1),目前III期FURMO-004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本次韩教授公布的结果令人印象深刻,≥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很少发生(表2)。临床实践中应该及早处理不良事件。在近期学术会议上,有几项关于EGFR ex20ins突变的临床研究结果公布,而我对伏美替尼治疗EGFR ex20ins突变尤其感兴趣。在中国EGFR ex20ins突变发生率约3~4%,基于中国肺癌患者数量庞大,可以预测其下一步临床试验可顺利开展,期待未来几年的结果,也期待与大家合作。
 
表2伏美替尼FAVOUR研究的安全性分析
 
韩宝惠教授:伏美替尼是国产第三代EGFR-TKI,从I期研究开始,伏美替尼即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其结构特点和代谢产物的高活性、高选择性等优势使其在临床研发起始阶段就展现出巨大优势,体现在疗效高、毒副反应相对较低,使其成为第三代EGFR-TKI的佼佼者。伏美替尼二线治疗EGFR T790M突变、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的两项研究成果两次荣登《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伏美替尼治疗窗口宽——在剂量爬坡阶段,从20mg开始一直到240mg,均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TD)。这意味着伏美替尼采用3倍于常规剂量(80mg qd)仍能保证安全性。提高剂量在EGFRex20ins突变等难治性突变类型患者中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我们报道的这项Ib期研究中,3倍、2倍常规剂量的伏美替尼用于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患者,结果证实伏美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显示卓越疗效和良好安全性。期待在这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使伏美替尼在一线治疗领域能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以满足临床需求,提高患者生存。
 
03
EGFR ex20ins突变领域中美可及临床药物的应用与体会
 
Roy Herbst教授:对于EGFRex20ins突变患者,目前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正在探寻个体化治疗策略,并希望可以在临床试验中验证结果。除了临床试验外,临床实践中我仍会选择化疗作为一线疗法。Amivantamab和莫博赛替尼是美国目前二线治疗方案,二线治疗ORR低于50%,有一些3级、4级不良事件发生。即使目前临床正在使用中,其实并不是最佳推荐。来自中国的舒沃替尼,在今年ASCO大会上公布的WU-KONG6结果令人印象深刻,我可能会考虑后线使用。
 
在今年大会上,我们看到伏美替尼的Ib期更新结果后续需要继续关注更新结果。基于伏美替尼对比化疗的疗效,其在未来很有应用潜力和希望,也可探索与化疗的联合应用。伏美替尼非常值得研究者关注,在EGFRex20ins突变患者中很难发现应答率高而毒性低的药物,非常期待后续的研究结果。
 
韩宝惠教授:本次研究为小样本量研究,纳入90例患者,但该小样本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安全性可圈可点。EGFR ex20ins突变具有多种亚型,约200多种不同的突变类型,大体上分为近环、远环及其他类型,不同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策略。在我们的探索中,伏美替尼3倍剂量在近环、远环和其他类型患者中具有同等疗效,这意味在未来临床研究中,伏美替尼将在各种复杂亚型中发挥非常好的控制作用。
 
对于国内已上市两种药物莫博赛替尼、舒沃替尼,其在不同亚型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医生可能积累了更多数据和经验。Amivantamab在不同亚型患者中的疗效可圈可点,目前其一线治疗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期待更多药物能加入这种难治突变类型。对于具有疗效的不同药物,其毒副反应可能有所不同。手中的武器越多,治疗便更加精准,安全性也更有保证。
 
04
加强合作服务患者,EGFR治疗领域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Roy Herbst教授:首先,团队协作以及在国际上开展临床试验非常关键。EGFR在亚洲较常见。而在美国,有倡导者可为患者服务并向全世界寻求方法并使他们得到治疗。
 
我们已经进入到个体化医学时代,例如EGFR精准治疗,而目前正在进一步地个体化,基于EGFR ex20ins,还有EGFR突变更加确切的特性等。未来,我们手中有更多武器可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在EGFR ex20ins领域,目前的药物包括小分子TKI和大分子抗体。未来,amivantamab可能会被广泛应用,因为抗体可能更好地耐受,而优秀的小分子TKI也很有前景。第二,需要了解患者对某种治疗方案为何敏感或耐药,或耐药后给予更精确的治疗。期待与韩宝惠教授团队继续共同开展更多合作。
 
韩宝惠教授:第一,在EGFR ex20ins突变NSCLC的治疗中,目前已有多个靶向药物获批二线治疗药物,未来争夺的主战场是一线治疗。因为目前一线标准治疗仍是含铂化疗,耐药后仍对靶向治疗敏感。如果有靶向药物进入一线,目前的二线治疗可能会因疗效低而“武功全废”。与时间赛跑非常重要,跑到第一的药物,市场占有率和临床应用就能先入为主、抢占先机。第二,对于提高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伏美替尼一线治疗的ORR达到78.6%,PFS约10个月也较优,但距离EGFR经典突变第三代EGFR-TKI——能达到20.8个月的PFS,仍有很大空间。所以我们需要考虑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或其他疗法。一线治疗时患者的PS评分通常较好,能够耐受更强的治疗强度,我们希望达到更深的缓解深度,从而将ORR转化成PFS优势,并转化成OS优势。第三,需要创新,未来具有“精准靶向”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可能是解决EGFR ex20ins突变治疗格局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这方面仍需要联合作战,因ADC也有优势和不足之处。与经典靶向疗法相结合,有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创造更多治疗模式,最终提高患者生存。
 
05
满足不同患者需求,更多“武器”共同提高治疗水平

韩宝惠教授:我们希望有更多靶向治疗选择,希望手中的武器越来越多。对于靶向治疗,国内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一种靶点有多个厂家在研发,既是优点也是内卷的表现之一。如果me too或类似药物没有太大特性,不会对市场产生好的影响,研究数据凌乱形成不了优势,希望通过优胜劣汰找到疗效优秀的靶向治疗药物,并逐步将优秀药物推到临床并能够广泛应用。
 
Roy Herbst教授:有多种选择从来都不是问题,相反这更加令人振奋和鼓舞。我们需要参加像世界肺癌大会这样的学术会议,才能更好地获取最新研究数据,并可能将其融入临床实践。从美国视角来看,我会敦促患者或医生接受伏美替尼的临床试验。目前该领域的现状已改善很多但仍不足够。我们一直也在探寻如何提高标准,寻找更好的药物和临床试验。我们期待伏美替尼研究进一步公布研究数据,希望能在类似的会议上进行更多解读,进一步确定更好的治疗标准。目前我们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跨越了时空,可以与国际医生共同决定治疗策略,可以了解不同选择和不同毒性谱,这正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宝惠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名誉主任
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
中华肺癌学院执行院长
中国初保基金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主委
CSCO肿瘤血管靶向专委会前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副主委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肿瘤分会主委
中华肿瘤杂志副主编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委会副主委,后任主委
上海市医师学会呼吸学会副会长
擅长肺癌诊断及多学科治疗,肺癌生物免疫靶向治疗及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第八届中国呼吸医师奖获得者;第四届中国医药产业创新一等奖,多次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三等奖。发表肺癌领域文章300余篇,牵头并主编中华医学会《肺癌诊疗指南》《肿瘤生物免疫靶向治疗》《超声支气管镜技术》专著、主译《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参编专著10余部
 
Roy S.Herbst MD,PhD
美国胸科癌症中心主任、临床事务副主任
耶鲁大学医学院转化研究副院长
耶鲁大学癌症中心肿瘤内科主任和转化科学中心副主任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