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徐勇/田晶/姜行康教授: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临床实践的现状审视与未来展望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5/6/23 11:20:12  浏览量:20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全球前列腺癌诊疗领域技术革新的浪潮中,法国Alessandro Uleria教授团队近期开展了一项欧洲的横断面调查,分析了前列腺癌诊断技术迭代关键期所面临的核心临床矛盾。当MRI靶向穿刺活检技术渐趋成熟,如何在“靶向联合病灶周围穿刺”与“系统穿刺活检”之间精准锚定最佳平衡点,成为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1]。该研究借助28项精心设计的在线问卷,系统且全面地梳理了欧洲泌尿外科医师在活检方案抉择、操作细节把控以及决策逻辑构建等方面的现实状况,为深入剖析指南推荐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落差,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证依据。

编者按:在全球前列腺癌诊疗领域技术革新的浪潮中,法国Alessandro Uleria教授团队近期开展了一项欧洲的横断面调查,分析了前列腺癌诊断技术迭代关键期所面临的核心临床矛盾。当MRI靶向穿刺活检技术渐趋成熟,如何在“靶向联合病灶周围穿刺”与“系统穿刺活检”之间精准锚定最佳平衡点,成为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1]。该研究借助28项精心设计的在线问卷,系统且全面地梳理了欧洲泌尿外科医师在活检方案抉择、操作细节把控以及决策逻辑构建等方面的现实状况,为深入剖析指南推荐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落差,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证依据。
 
从循证医学的发展轨迹来看,多参数MRI(mpMRI)对临床显著前列腺癌(Gleason≥3+4)的定位能力不断跃升,使得“病灶周围区域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逐步得到验证。早期研究数据表明,靶向活检联合10-15mm半径的区域穿刺,不仅能将显著癌检出率提升15%-20%,还可有效减少约12%的无意义癌过度诊断。基于这些研究成果,2024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首次将“mpMRI靶向+区域穿刺活检”策略纳入推荐范畴,旨在通过mpMRI精准划定可疑区域,推动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精准转型升级。
 
然而,由于相关证据等级仅为Ⅱ-2级,且区域穿刺在半径范围、穿刺针数、穿刺角度等关键标准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导致临床实践中在活检策略的选择上仍存在显著分歧[2-3]。此次欧洲横断面调查结果令人深思,仅有2.8%的医师采用指南推荐的“靶向+区域穿刺活检”方案,而高达84%的医师依旧倾向于选择“MRI靶向+双侧系统活检”,这一数据深刻反映出临床医师对传统系统穿刺活检模式的“路径依赖”。这种保守倾向的背后,折射出泌尿外科医师对mpMRI诊断局限性的审慎态度。不同医疗机构在mpMRI设备性能、序列选择以及读片经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致使约15%-20%的临床显著癌可能在影像评估阶段漏诊,为降低漏诊风险,泌尿外科医师们不得不通过扩大系统性采样范围来寻求更全面的诊断信息[4]
 
深入剖析本次调查数据不难发现,临床医师对系统活检的依赖源于多重现实因素的综合考量。其中,81%的受访者认为系统穿刺活检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检出mpMRI未能显影的隐匿性病灶;而30%的医师担心mpMRI与超声融合穿刺时可能出现的靶点偏移风险;另有41%和34%的医师分别将系统活检结果作为主动监测基线数据以及保神经手术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这种对系统活检的“功能性依赖”,本质上是当前诊疗体系中多学科协作需求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局灶治疗时对病灶边界的精准评估(需排除多灶性癌的可能),还是主动监测过程中的动态随访(需依赖病理分级与病灶分布数据),都对活检样本的全面性提出了严苛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为数不多的区域活检实践案例中,52%的医师选择10 mm半径采样,这一范围与前列腺癌灶周微浸润的平均距离(约8 mm)高度契合。如此选择,既能够有效覆盖90%以上的潜在微转移灶,又相较于传统系统活检减少约30%的穿刺针数,充分彰显出精准医疗在前列腺穿刺活检领域的显著优势。然而,我们提出的“区域饱和穿刺活检”的推广之路并非坦途,其操作对高精度影像融合技术(如MRI/TRUS配准误差需<1.5 mm)存在高度依赖,对设备配置和医师操作经验均提出了极高要求,这使得该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面临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与此同时,区域性饱和穿刺(即靶向联合病灶周围穿刺)的总针数可达6-9针,这是否会导致局部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轻度上升,并且还可能引发微小癌灶过度诊断的争议。因此,区域饱和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必须紧密结合患者风险分层、医疗机构设备条件以及病理诊断具体需求,在追求诊断效能与保障操作安全之间寻求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平衡方案。
 
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这项欧洲调查所揭示的“精准靶向与系统穿刺活检并重”的临床逻辑,正迎来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重塑契机。一方面,PSMA-PET/CT等新型分子影像技术对微小病灶(>3 mm)的检出率高达98%,有望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活检方案,从而降低对传统系统活检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融合患者年龄、PSA密度及mpMRI纹理特征的AI辅助穿刺规划模型,能够将有效穿刺率提升至95%以上,推动活检策略朝着“个体化、精准化、低创化”的方向加速演进。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本次欧洲横断面调查存在的局限性。尽管253例样本量覆盖了多个中心,但高容量机构占比偏高,这可能导致对基层实践保守性的低估;同时,横断面研究设计无法对不同活检策略在长期预后(如生化复发率、病理升级率)方面的影响进行有效评估。因此,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迫在眉睫,这对于明确MRI阴性但PSA持续升高患者的最佳活检策略至关重要。此外,还需尽快制定区域活检的标准化操作共识,以此指导临床实践在证据等级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实现有序的技术迭代[5]
 
表1.253名受访者的调查主要结果
 
从中国泌尿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实际情况来看,与欧洲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特点。在技术应用层面,我国大型三甲医院在mpMRI靶向穿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上与国际接轨较快,但在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设备资源有限、专业人才短缺,传统的系统穿刺活检仍是主要手段,这使得整体穿刺活检策略的规范性和精准性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前列腺癌筛查需求旺盛,如何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活检效率以满足大量患者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中国患者在疾病特征、就医习惯以及对治疗的接受程度等方面与欧洲患者存在差异,这也要求我们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模式。例如,加强区域医疗协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穿刺技术水平;开展针对中国人群的多中心研究,获取更具针对性的临床数据,为制定本土化的诊疗指南提供依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实现病例信息共享和远程会诊,促进活检策略的同质化发展。
 
总体而言,Uleria教授的研究为全球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的演进描绘了清晰的实践蓝图。在精准医疗时代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唯有紧密结合影像技术的持续进步、深入把握前列腺癌的病理生理学和组织胚胎学等,并充分考量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才能在追求诊断精准度与确保医疗安全性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为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筑牢坚实的病理诊断根基。
 
▌参考文献:
 
[1].Uleri A,Diamand R,Fiard G,Sanguedolce F,Olivier J,Renard-Penna R,Peyrottes A,Ploussard G,Baboudjian M.Clinical Practices and Perspectives on Prostate Biopsy Techniques Among Urologists:A European Survey.Eur Urol Oncol.2025 May 26:S2588-9311(25)00134-8.doi:10.1016/j.euo.2025.05.009.Epub ahead of print.PMID:40425419.
 
[2].Sanguedolce F,Lauwers CNG,Tedde A,Basile G,Chernysheva D,Uleri A,Baboudjian M,Giannarini G,Panebianco V,Madonia M,Budäus L,Roupret M,Palou J,Breda A,Schoots I,Padhani AR;EAU Section of Urological Imaging(ESUI).Regional Versus Systematic Biopsy in Addition to Targeted Biopsy:Result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Eur Urol Oncol.2025 Apr;8(2):534-543.doi:10.1016/j.euo.2024.10.006.Epub 2024 Oct 24.PMID:39455339.
 
[3].Jiang X,Chen M,Tian J,Li X,Liu R,Wang Y,Zhao Y,Peng S,Niu Y,Xu Y.Comparison of Regional Saturation Biopsy,Targeted Biopsy,and Systematic Biopsy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Levels of 4-20 ng/ml:A Prospective,Single-cen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Eur Urol Oncol.2024 Aug;7(4):944-953.doi:10.1016/j.euo.2023.12.002.Epub 2023 Dec 28.PMID:38158249.
 
[4].Nalavenkata SB,Vertosick E,Briganti A,Ahmed H,Eldred-Evans D,Gordon S,Raghallaigh H,Gratzke C,O’Callaghan M,Liss M,Chiu P,Müntener M,Yaxley J,Poyet C,Jahnen M,Toi A,Ghai S,Margolis D,Ankerst D,Ehdaie B,Patel MI,Vickers AJ.Variation in Prostat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erformance:Data from the Prostate Biopsy Collaborative Group.Eur Urol Oncol.2025 May 2:S2588-9311(25)00047-1.doi:10.1016/j.euo.2025.02.007.Epub ahead of print.PMID:40318951.
 
[5].Guo S,Jiang X.Personalized prostate biopsy protocols:enhancing cancer detection through tailored approaches-a narrative review.Transl Androl Urol.2025 Mar 30;14(3):831-840.doi:10.21037/tau-24-619.Epub 2025 Mar 26.PMID:40226054;PMCID:PMC11986550.
 
徐勇
教授、博导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华医学会理事
天津市医学会副会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肾病中心名誉主任
天津市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顾问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田晶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后
天津市“131”第二层次人才
中华医学会泌尿男科工程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数字与人工智能学组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泌尿男性生殖医学分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前列腺增生专委会常委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医学会常委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与性医学会委员
擅长前列腺精准穿刺及局灶治疗、肾肿瘤消融等
囊肿硬化等微创手术
 
姜行康
副研究员/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任职:
天津市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委员
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准医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前列腺增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尿路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个人简介: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20余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在《European Urology》、《Cancer Research》、《European Urology Oncology》等权威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局科技项目、天津市卫健委人才创新项目等。获批国家授权专利7项,其中包括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3项,完成天津市科技成果登记4项。参编《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才,荣获“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称号,并入选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人才培养123攀登计划”人才项目。多次受邀在欧洲泌尿外科年会(EAU)、亚洲泌尿外科年会(UAA)、全国泌尿外科年会(CUA)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2025年受聘为加拿大泌尿外科学会官方杂志《CJU》客座编辑,负责“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革新、挑战与未来”专栏。
擅长:专注于泌尿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微创治疗,在前列腺癌的精准诊断、难治性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领域积累深厚的临床经验;擅长尿路上皮癌的精准微创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前列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