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CSH201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CR1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访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

作者:  黄晓军   日期:2015/7/18 19:12:11  浏览量:3077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国外60岁以上的人群并不是骨髓移植的禁忌,大部分国外中心70岁以下人群都可以考虑移植,有一些比较好的中心异基因移植可以做到75岁。

      《肿瘤瞭望》:60岁以上人群CR1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状如何?

  黄晓军教授:在国外60岁以上的人群并不是骨髓移植的禁忌,大部分国外中心70岁以下人群都可以考虑移植,有一些比较好的中心异基因移植可以做到75岁。但是,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移植并不多,60岁以上人群还能做移植的医院和人数都比较少。所以对我们来说60岁以上人群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仍是一个挑战,需要非常多的经验,但我相信未来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肿瘤瞭望》:高危AML CR1应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您能谈谈中危AML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状吗?

黄晓军教授:实际上我们讲移植的时候会把中危和高危合在一块来讲,高危患者单纯通过化疗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一般不超过20%,这部分患者做移植能有50%~60%,甚至60%~70%的机会生存,所以全世界都认为移植应是这部分患者的首选治疗。但对中危的患者来说可能化疗的效果会接近30%~40%,但移植能达到60%~70%,甚至是70%~80%,所以对中危患者来说,在有经验的中心移植仍是中危患者治疗的首选。

《肿瘤瞭望》:您近期在BLOOD杂志上发表了文章Haploidentical vs identical-sibling transplant for AML in remission: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您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半相合移植的适应症会得到进一步扩展吗?

黄晓军教授:我个人觉得当然是这样的,这一点可以用几个数据来看。在中国最早的时候,应该是同胞全相合移植一统天下,到了2011年以后,单倍型移植呈现一个迅速增长的趋势,到2014年单倍型移植占了中国移植的38%左右,去年达到40%以上,所以单倍型移植成为首位的供者来源。在欧洲单倍型移植一直徘徊在3%~5%,但到了2013年达到了6.8%,到2014年达到7%~8%。数据显示单倍型移植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我相信单倍型移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肿瘤瞭望》:请您谈谈半相合移植供者的选择?

黄晓军教授:半相合移植供者的选择,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很多争议,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选择方式,但是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HLA位点符合在传统移植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单倍体移植中是不重要的,因为一个位点不符合和三个位点不符合的疗效是一样的;第二点,供受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通常来说男性供者和年轻供者效果会更好,而母亲供者效果最差。当然还存在一些有争议,但是毫无疑问非HLA系统在供者的选择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肿瘤瞭望》:通过本次会议您认为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上我们取得的最大进展是什么?在国际上有何意义?

黄晓军教授:我认为进展是一步一步取得的。在中国,我认为APL始终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面旗帜,由于上海研究小组的工作,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全世界,甚至改变了对AML的认识,所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第二个就是单倍型移植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它已经改变了中国,希望它已经影响了世界,希望它未来也能改变世界。

版面编辑:JYB  责任编辑:何豫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CMACSH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