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WCLC)世界肺癌大会>正文

[WCLC2015]中国肺癌分子流行病学现状分析——韩宝惠教授访谈

作者:  韩宝惠   日期:2015/9/9 14:45:57  浏览量:2746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第16届世界肺癌大会上,中国研究者的声音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中国专场的首位发言者,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的韩宝惠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中国肺癌分子流行病学现状,着眼于对比中国肺癌的流行病学与国际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区别。

  “中国肺癌流行病学与国际存在明显差异”

 

  韩教授认为,与西方高加索人群相比,中国的肺癌流行病学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III/IV期),尤其是农村地区,而晚期肺癌基本难以治愈。因此,提高我国肺癌的筛查技术,争取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肺癌患者的整体预后至关重要。最近几年我国尤其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展了低剂量CT早期肺癌筛查项目,早期肺癌的发现率和确诊率显著提高,预计未来中国早期肺癌的确诊比例会逐步提高;2、从病理学上看,肺腺癌患者比例大,在女性患者中占60%~70%。无吸烟史的肺腺癌患者驱动基因的突变率高,靶向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鳞癌的比例与西方国家相似,且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这可能跟吸烟习惯的改变有关;3、明确患者的分子亚型对于指导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意义重大,我国的分子研究和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分子病理分型基本与国际同步。我国已经广泛开展基因分型诊断,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韩教授分析3000多例无法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数据发现,经过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超过3.5年。

 

  “我国的肺癌分子病学研究获得了国际认可”

 

  此外,韩教授重点介绍了两项大型临床研究。一项是在欧洲肺癌大会上发表的全球最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NET研究。该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无吸烟史的肺腺癌患者是驱动基因突变的主体人群,而非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的突变率较高。研究还发现,在中国,除重度吸烟的鳞癌患者外,周围性鳞癌和无吸烟史鳞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高达10%,与AML4-ALK基因突变率相似。该研究可能改变国内只在腺癌患者中行EGFR基因检测的现状。另一项包括国内40多个中心在内的全球90多个中心参与的Real World研究对比了组织细胞学和外周液体活检这两种检测手段。该研究由多家研究中心自行检测和质控,但研究一致率高达78%。研究结果显示,外周血的阳性预测值高达93%,敏感性50%左右,因此,这为将来临床上用外周血部分代替组织获取困难或组织不全的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外周血检测EGFR突变的阳性率达26%。

 

  “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有望改变我国肺癌大国的负面形象”

 

  最后,韩教授总结道:我国应进一步推进肺癌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减少肺癌的发病率,提高肺癌患者的治愈率,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肺癌大国的负面形象。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中国肺癌流行病学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