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EHA巅峰访谈]段明辉教授:盘点第22届欧洲血液学年会骨髓增殖性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6/26 17:27:56  浏览量:2230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 2017年6月22~25日,第22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移师西班牙马德里,这一为期四天的血液学顶级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近万名代表参会。近年来,随着JAK抑制剂的临床研究数据不断更新,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治疗迎来了新的突破。在本届EHA大会上,关于MPN诊疗又有哪些最新进展?本刊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段明辉教授进行专访,在大会现场与国内同道分享并解读本次年会上关于MPN领域公布的最新研究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段明辉教授

 
 
    MPN疾病诊断和评估的最新进展
 
    MPN诊断方面的进展主要体现在WHO2016的标准上,这一新版的标准较2008版本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把分子学标志物,尤其是JAK2V617F、CALR、MPL这3个驱动基因突变引入之后,MPN的诊断更加精准,并且可以实现早期诊断。例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诊断,既往要求实验室检测数值较高才能做出诊断,而在JAK2基因检查引入之后,诊断PV的血红蛋白阈值已经下降,也就是说,分子学标志物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疾病,从而更早地进行干预。在本届EHA大会上,一些摘要报告了MPN早期与晚期干预的比较研究,早期干预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显著降低。其次,按照WHO分型原则,不同分子介导着不同的疾病类型,而迄今为止,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诊断仍是将3个驱动基因突变视为一组疾病。近来,相当多的研究发现,3个驱动基因突变导致的PMF在肿瘤负荷、临床表现以及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MPN分型标准有可能对不同基因驱动导致的PMF进行更细化的分类,在治疗上分别对待。我们也期待随着更多的分子学标志物的引入,MPN的分型更加细化、诊断更加精确、治疗更加精准。
 
    靶向治疗药物芦可替尼的临床研究是今年EHA大会MF治疗方面的最主要进展
 
    本届EHA大会在MF的治疗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第一,针对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干扰素、羟基脲等在疗效上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多;第二,最主要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芦可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的治疗上,很多新的JAK通路靶向药物正在临床试验阶段,许多临床数据也在本届大会上进行了公布,非常令人鼓舞。
 
    通过大会的交流,我们对于芦可替尼在MF治疗上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于研究的随访时间更长,加之使用芦可替尼治疗的人群显著增多(JUMP研究样本量已达到2000例),对于疗效、患者的长期生存、纤维化的逆转有了更多充分的数据。以JUMP研究为例,它获得了与之前COMFORT-I 试验和COMFORT-II 试验相一致的结果,大多数患者在缩脾效果、改善症状等方面都非常显著,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好的信息。在JUMP研究中,芦可替尼的安全性进一步得到了体现,并且由于该研究涉及了一些早期、低危或中危-1的患者,研究发现,越早进行治疗,患者临床获益越大。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越早期的患者,芦可替尼的安全性数据较好,所以患者可以耐受更大剂量的芦可替尼,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在芦可替尼不良反应的处理上,如何治疗和干预相关的血液学毒性,本届大会已经有多项研究进行了报告,包括使用EPO,以及联合沙利度胺或来那度胺等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最后,在联合治疗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一些研究表明,使用芦可替尼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PV治疗上的进展仍是芦可替尼的应用
 
    在PV的治疗上,传统的治疗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一些研究比较了羟基脲和脂质体干扰素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脂质体长效干扰素的应用,在PV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在降低JAK2V617F突变基因负荷上有一定的效果。PV治疗的最主要的进展也还是体现在芦可替尼的靶向治疗药物上。从早期的Response研究至目前的Response II研究,除了缩脾之外,血红蛋白控制、患者症状改善都有显著效果。ResponseII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早期没有出现脾大的PV患者,也能获得很好的疗效,主要表现在芦可替尼对血红蛋白的控制、放血量的减少以及影响患者的症状的改善。此外,对于PV患者的血栓危险,芦可替尼也可以显著降低。总而言之,从本届EHA年会来看,PV上的最大进展无疑是芦可替尼的治疗。
 
    JUMP非干预性真实世界研究的延伸解读
 
    JUMP研究是目前真实世界中样本量关于芦可替尼治疗PMF最大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与之前的临床研究相似,对于低危患者,治疗效果甚至更优。从该项研究衍生出的两个小样本量的研究发现,芦可替尼在75岁以上的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非常有保障,因此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芦可替尼毋庸置疑可以安心使用;另一个研究显示,血小板低的患者中,芦可替尼起始剂量较低(10mg,Bid),然后逐渐增加剂量,最终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JUMP总体人群相一致。总之,对于芦可替尼的临床研究结果,我们从真实世界的JUMP研究都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也扩展了芦可替尼的适用人群,尤其发现对于早期患者、高龄患者、以及中晚期伴随血液学异常的患者,芦可替尼都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JAK-STAT通路抑制剂的潜在应用空间
 
    美国FDA已经授予芦可替尼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突破性治疗方法的认定。芦可替尼治疗GVHD是具有理论基础支持的,首先,GVHD的发生是具有炎症相关属性的,而JAK-STAT通路与多种免疫细胞功能显著相关,其靶向抑制剂可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再者,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一系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如IFN-γ、IL-2、 IL-6、IL-12以及IL-23等,从而导致GVHD的发生。而芦可替尼作为JAK1/2抑制剂,可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进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的发生,进而改善和缓解GVHD。鉴于以上原因,JAK-STAT通路抑制剂有可能都用于治疗GVHD一类的疾病,甚至更广义地说,对于一些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疾病,包括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芦可替尼都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空间。
 
    专家简介
 
   
 
段明辉
 
    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委会前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MDS和MPN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临床医生科普项目医学科普专家
 
    重点方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白血病、MPN、MDS
 
    擅长各种血液科疑难罕见病的诊断治疗等

版面编辑:尹丽萌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真性红细胞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