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2017EUA]全面开花:复旦肿瘤泌尿团队6项EUA入选研究回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7/3 14:50:09  浏览量:2711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7年3月24~28日,第32届欧洲泌尿外科会议(EAU Congress2017)在英国伦敦隆重召开。本次盛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共有6项研究脱颖而出,被选为大会及分会场交流,创造了历年之最,也成为亚洲各国参加此次会议进行口头交流最多的单位之一。

恶性嗜铬细胞瘤
 
肖文军医生使用条件概率法,分析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预后,获得了当场最佳(Best Poster)。恶性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主要通过其生物学行为进行良、恶性的判定。而在诊断时,往往难以判定良恶性,病理诊断亦难以明确,因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随访也较为困难。
 
美国SEER数据库中病例数较多,随访数据较为完善,随访时间也较长。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数据库,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预后进行分析。
 
在SEER数据库中筛选1988~2012年间确诊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18岁以上患者。结果共有277例符合条件,其中76例诊断时已发生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肿瘤大、诊断时即有远处转移、没有接受手术和没有接受放疗的患者预后较差。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高龄、诊断时即有远处转移、没有接受手术是预后差的独立因素。诊断时即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而后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6月。对于后发转移性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是否接受手术是独立预后因素,而诊断时临床分期则并不影响生存。
 
疾病的预后是随时间变化的,可以采用条件生存概率(conditional survival probability, CS)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CS被定义为患者已经存活了一定时间(X)的条件下,再存活另外一段时间(Y)的概率。
 
本研究中,在诊断后的最初5年,存活24个月后的患者再存活1年的概率增加到约90%,而传统方法计算的总生存率从大约80%下降到60%。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预后因素组再存活1年的条件概率逐渐趋近,甚至差异消失。预后较差的患者亚组(如年龄较大,诊断即有远处转移,没有接受手术治疗)条件生存概率的改变更为明显。这些结果为了解恶性嗜铬细胞瘤预后提供了新的视角。
 
 
阴茎癌
 
朱耀医生与美国研究者合作,开发了基于影像学的腹股沟淋巴结评分系统,用于预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并发症。
 
评分项目包括淋巴结大小、边缘、数目及周围脂肪的厚度及宽度。根据各个项目评分的总和可将患者进行危险度分组:低危(0~3),中危(4~6)及高危(7~10)。而术后并发症根据Clavien Dindo分级系统进行评价。
 
本研究建模队列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75例患者,中位年龄55.5岁,中位体重指数23.5,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数目的中位数为21,其中75%的病例切除数超过16。总并发症发生率和重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4%和20.5%。
 
中危组及高危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低危组的2.73倍(P=0.02)和4.61倍(P=0.01),重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8倍(P=0.02)和17.01倍(P<0.01)。对总体和重要并发症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0.63(0.56-0.70)和0.73(0.64-0.82)。
 
本研究验证队列来自美国Moffitt癌症中心28例患者,评分与重要并发症的显著相关(OR = 17.33,P= 0.02),预测精度为0.79(0.64~0.93)。可见,使用基于影像学的腹股沟淋巴结评分系统,可以较为简便及准确地估计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并发症。
 
 
肾细胞癌
 
瞿元元医生研究了XP11.2易位肾细胞癌中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的表达,并评估其预后价值。作为一个有前途的抗肿瘤靶点,PD-L1已经在许多恶性肿瘤证明了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在XP11.2易位肾细胞癌中,PD-L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
 
本研究选取了经FISH分析及病理证实的36例成人XP11.2易位肾细胞癌病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在36例患者中,9例(25%)PD-L1高表达,27例(75%)低表达。
 
PD-L1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偏晚(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1)和远处转移(P<0.001)存在相关性。在多因素分析中,N分期(HR=4.316,P=0.032)、M期(HR=16.561,P=0.009)和PD-L1高表达(HR=4.236,P=0.007)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此外, PD-L1高表达(HR=6.479,P=0.006)及远处转移(HR=9.215,P=0.016)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膀胱癌
 
谢湖阳医生报道了B4GALT1可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标志物和辅助化疗预测标志物。
 
聚糖的β1,4-半乳糖基化对于许多生物学事件(包括癌症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多种癌症中,B4GALTs家族与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耐药相关。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标本中,分析B4GALT1的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亚组分析,评估该标志物与局部晚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获益的关联。
 
结果发现,B4GALT1的染色强度在训练队列中与肿瘤病理级别相关,在验证队列中却没有发现该相关性,且两个队列中均未发现B4GALT1与其他临床预后指标的明确相关性。
 
在随后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中,确认了B4GALT1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而将B4GALT1表达指标整合入传统的TNM分期,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对预后的预测准确性。
 
在局部晚期(pT3/4或N+)的膀胱癌中进行亚组分析,发现接受辅助化疗患者相对于未接受辅助化疗有生存获益。而根据B4GALT1表达情况分成低表达、高表达两组后,前者接受化疗有更大的生存获益,而后者无明显生存获益。
 
 
 
前列腺癌
 
此外,李高翔及戴波医生首次报道了中国人群中原发灶切除联合内分泌治疗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疗效的初步数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是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补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项开放、随机、对照的前瞻性Ⅱ期临床试验,并在www.clinicaltrials.gov进行了注册,编号NCT02742675。
 
泌尿健康、智慧服务
 
秦晓健医生展示了团队近年来对于“泌尿健康智慧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应用,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许。通过参加2017 EAU学术年会,加深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与国际泌尿学界的交流,提高了中心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取得的成就再次获得了国际泌尿外科界的好评,彰显了其在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诊疗、科研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地位。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以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诊治为专长的特色科室,是教育部“985平台”肿瘤学重点建设发展学科,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抗癌协会前列腺肿瘤诊治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国家卫计委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实践培训基地,泌尿肿瘤专科医师的培训基地。
 
近来在学科带头人叶定伟教授的带领下,取得快速而长足的进步,不断扩大国内外的影响力。2016年手术量3032余例,其中96%为恶性肿瘤,门诊手术8728余台,成为国内泌尿肿瘤手术例数最多的中心,诊疗水平和影响力不仅覆盖上海及周边省市,而且得到来自港澳台、日韩、欧美等地区患者的认可,前列腺癌手术量更是连续两年位列上海市第一。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阴茎癌·膀胱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