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2017]许剑民教授在ESMO上汇报研究成果,机器人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优势显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9/13 10:19:34  浏览量:3057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西班牙马德里当地时间9月10日下午3点,在欧洲肿瘤学年会(ESMO)结直肠肿瘤专场会议

编者按
 
西班牙马德里当地时间9月10日下午3点,在欧洲肿瘤学年会(ESMO)结直肠肿瘤专场会议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带领结直肠外科团队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了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以及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成效显著。相关内容被2017年欧洲临床肿瘤协会年会接收,并进行大会讨论,获得广泛关注。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并邀请许教授做独家点评。
 
摘要号482PD:机器人VS腹腔镜VS开腹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成果

研究背景
 
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腹腔镜微创手术用于结肠癌效果良好。然而对于低位直肠癌(肿瘤距离肛门小于5 cm),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大,优势不明显,且根治效果尚存疑问。自2000年以来,达芬奇机器人以其更为清晰的三维手术视野,更为灵活精确稳定的操作性能,引领了微创手术发展的新潮流。

研究结果
 
本研究2013年9月开始,至2017年3月,共入组50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配接受机器人、腹腔镜以及传统开腹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最终有173例接受机器人APR手术,176例接受腹腔镜APR手术,154例接受开腹APR手术。结果显示,机器人和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检出数量方面相仿,说明机器人同样能够确保肿瘤根治。同时,术后并发症方面,机器人(10.4%)较腹腔镜(18.8%,P=0.027)和开腹手术(26.0%,P<0.001)显著更低;术中出血方面,机器人(100ml)也较腹腔镜(130ml,P<0.001)和开腹手术(200ml,P<0.001)更少。而在术后恢复方面,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机器人(1天)较腹腔镜(2天,P<0.001)和开腹手术(3天,P<0.001)更短;术后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机器人(2天)较腹腔镜(4天,P<0.001)和开腹手术(4天,P<0.001)更短;术后住院时间,机器人(5天)也较腹腔镜(7天,P<0.001)和开腹手术(7天,P<0.001)更短。

研究结论
 
这些都提示,机器人手术在确保肿瘤根治的同时,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
奥利地维也纳大学肝胆外科主任Thomas Gruenberger作为点评嘉宾对许剑民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仅单一中心三年时间内就完成了超过500例APR手术,平均每年完成近170例,手术量庞大,令人震惊。许剑民教授则介绍,中山医院每年结直肠癌手术量超1800例,其中约10%为APR手术;
 
2、总体来说,机器人、腹腔镜和开腹三种手术方式都操作精良,没有术后死亡病例,也没有大量失血病例;
 
3、并发症方面,机器人手术明显优于腹腔镜和开腹手术;
 
4、术后恢复方面,机器人手术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也有很大改善。
 
然而他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机器人手术固然好,但可能存在费用的门槛;还需要等待长期随访以及局部和远处疗效的数据等。
 
许剑民教授与参会的中山医院结直肠癌团队合影
 
会后,我们特邀许剑民教授做现场专访
 
许剑民教授专访
 
“智能化、机器化手术是未来手术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机器人手术初步应用于临床,机器人手术未来应用前景、其与开放性手术优劣比较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机器人手术与开放式手术比较有以下优势: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较快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且疗效与开放性手术旗鼓相当。将来中国会研制国产机器人,希望能够使机器人更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目前,中国已经展开了机器人与开腹、腹腔镜之间相关性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该研究正处于入组阶段,期待研究成果的出炉。”
 

版面编辑:赵丽丽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SMO2017许剑民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