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2014]肿瘤患者贫血与抗凝治疗——马军教授访谈

作者:  马军   日期:2014/9/18 23:20:04  浏览量:3101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非血液系统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的相关性因素非常广泛,可分为肿瘤性和有非肿瘤性。肿瘤性,比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非肿瘤性的,比如放疗、化疗、介入、靶向治疗等可以引起红细胞破坏,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受抑制,从而造成贫血。

大会主席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马军教授访谈

  《肿瘤瞭望》:与非血液系统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有哪些?

  马军教授:非血液系统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的相关性因素非常广泛,可分为肿瘤性和有非肿瘤性。肿瘤性,比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非肿瘤性的,比如放疗、化疗、介入、靶向治疗等可以引起红细胞破坏,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受抑制,从而造成贫血。

  《肿瘤瞭望》: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可能导致血管和血栓事件风险,您如何看待其治疗中的安全性问题?

  马军教授:多年以前,已有乳腺癌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来改善化疗出现贫血的情况,但研究发现这些患者的总体生存是缩短的。当时的一种解释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了血管和血栓事件的发生,从而造成了肿瘤患者死亡率的增高。但是研究人员经过后期的研究论证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肿瘤性贫血患者(男性<11 g/dL,女性< 10 g/dL)时,若将红细胞维持到正常水平后及时停药,并不会引起患者发生血管和血栓事件增高。所以,只要我们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同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则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安全的。因为目前来说,肿瘤已归为一种慢性疾病,我们的目标是在维持患者生存质量的情况下,延长患者生存。所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肿瘤患者贫血也是必要的。

  《肿瘤瞭望》:造成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基础是什么?

  马军教授:肿瘤自身就是一个出于高凝状态的组织,也是机体高凝状态的诱发因素。肿瘤与血栓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是血栓的高危因素之一,肿瘤患者常伴组织凝血酶的增高,抗凝血酶-3和C蛋白的下降,这些导致了机体凝血机制的紊乱,使之处于一个高凝状态。另一方面,经验告诉我们,在原因不明的血栓中有30%将发生肿瘤,事实也证明如此,但是其中的具体原因尚未明了。总之,肿瘤与血栓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肿瘤瞭望》:您如何看待预防性抗凝治疗?

  马军教授:2014年初,《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回顾性研究,研究者在观察了几万名门诊患者后,发现抗凝治疗呈现出一种过度治疗的现象。这篇报道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然而,目前我国的现状却是与之相反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在我国的患者中,尤其是肿瘤患者中还不够重视,需要引起重视。

  《肿瘤瞭望》:您认为目前血液系统肿瘤治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马军教授:复发问题是目前血液系统肿瘤治疗最大的挑战。目前,除了造血干细胞移植,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使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得到治愈。因此,虽然肿瘤已变成一种慢性疾病,但是目前患者的生存率还很低,瓶颈在于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该何去何从,肿瘤的综合性治疗该如何决策等。目前,我认为治疗肿瘤的最佳策略是采用对人体损伤小的非化疗方法。

  《肿瘤瞭望》:每一届CSCO大会都是成功的,但每一届CSCO会议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您是本次会议的主席,在您的眼里,本届CSCO会议的独特魅力是什么呢?

  马军教授:本次大会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与国际接轨。我们邀请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际上顶级的淋巴瘤专家出席,针对临床上常见的难题进行交流。会议实现了全英文的国际交流,与会人数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参会人员当中,年轻医生、学者达到了60%~70%,新生力量已成为我国抗肿瘤领域的主要力量,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何豫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靶向治疗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