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速递︱国产地西他滨治疗MDS最大样本量数据发布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12/31 13:19:56  浏览量:2277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地西他滨(decitabine,5-氮杂-2’-脱氧胞苷) 是一种2’-脱氧胞苷类似物,分子式为C8H12N4O4,分子量为228.2。作为特异性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逆转DNA 的甲基化过程,激活沉默失活的抑癌基因。多项研究证实,地西他滨高浓度时可抑制DNA的复制,具有细胞毒作用;而低浓度时可替代肿瘤细胞内的胞嘧啶使DNA甲基转移酶失活,具有去甲基化作用,使抑癌基因重新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地西他滨于2006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适应证为各种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于2009年8月在我国免临床试验上市用于治疗MDS。根据一些回顾性研究报道,地西他滨治疗MDS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国外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似,但是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报道。
 
为充分评价地西他滨(晴唯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治疗M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不同给药方案进而优化剂量,填补国内前瞻性大样本量临床研究数据空白,我国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邵宗鸿教授领衔开展了“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IV期临床研究”(DREAM-201研究)。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剂量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自2013年8月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18家中心纳入200例符合WHO2008标准的中高危MDS患者。随机分为两种治疗方案组:I组,20mg/m2/d,IV>1h,连续用药5d,4周/疗程;II组,12mg/m2/d,IV>1h,连续用药8d,4周/疗程。观察4个疗程。主要研究终点为总反应率(ORR,CR+mCR+PR),次要终点包括,1年无进展生存率,细胞遗传学反应,输血需求,安全性等。
 
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受试者病例数191例,其中I组94例,II组9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I组为54.88岁,Ⅱ组为54.82岁,中位随访期为106天,分别在用药第2和第4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周期分别为2.5和2.0个疗程,近一半的患者接受了 2个疗程的地西他滨治疗。
 
目前已有数据结果,Ⅰ组FAS和PPS分析集受试者的ORR分别为41.5%和62.9%,CR分别为18.1%和27.4%;Ⅱ组FAS和PPS分析集受试者的ORR分别为38.1%和57.8%,CR分别为14.4%和21.9%,两组的ORR与CR均无显著差异;按年龄、危险度、WHO分型分层,组间ORR均无显著差异。
 
两组受试者对方案的耐受性较高,安全性较好,风险可控。两组间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细胞减少(76.4%),可能与药物有关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3.0%)、血小板减少症(34.6%)和贫血(34.6%)。
 
就目前数据来看,国产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疗效达60%左右,结果与原研在国外的报道一致,且本研究的成果可作为地西他滨治疗MDS在中国人群中的剂量探索依据。
 
MDS是一类癌性疾病,具有病态造血、无效造血、难治性的特点,临床大都以骨髓无效造血,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但诊断真正的MDS是临床上的难点也是重点。而地西他滨治疗MDS有别于阿糖胞苷治疗髓系肿瘤的传统作用机制,不依赖于P53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较传统化疗药物具有低毒、治疗相关死亡率低等优势。地西他滨治疗高危MD患者的效果好,血小板反应越早的患者效果越好,原始细胞多的患者、含有7q-的患者以及单核细胞比例高的患者对地西他滨的反应都比较好,也能证明这几类是真正的MDS。
 
目前国内批准用于治疗MDS的DNA甲基化抑制剂阿扎胞苷、地西他滨成为治疗MDS的希望,尤其是最佳药物剂量的使用很重要。已有研究表明,地西他滨治疗方案由3d方案变为5d方案,MDS缓解率和血液学改善提高了2~3倍,提示随着用药剂量减少和用药频率增加,细胞毒性减低,从而增加对S期DNMTI的抑制。
 
本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分析、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并深入进行亚组分析,有望探索出地西他滨治疗MDS的最佳给药方案、特别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路径。
 
专家简介
 
邵宗鸿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于1989~1992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赴美国学习(Miami 大学医学院、North Carolina 大学医学院),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及血液病医院内一科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常委;天津医学会血液学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SCO常委;中国输血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专家;天津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专家。美国血液学会海外会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内科杂志》等10余项杂志副主编、编委、《Blood》杂志海外审稿人。主持国家、省市、部级等各级课题多项,获科研奖励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参编血液学著作及教材30余部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地西他滨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