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蔡三军教授:突破当前困局,大肠癌“防、治”需两手抓 | 大肠癌国际学术论坛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5/29 10:41:28  浏览量:1916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5月10~12日,2019年浙江大学大肠癌国际学术论坛暨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杭州举行。

编者按:5月10~12日,2019年浙江大学大肠癌国际学术论坛暨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大会以“结直肠癌多学科规范化以及精准化诊治”为主题,着眼于国际研究动态,探讨学术争议热点。大会主题专场(二),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的蔡三军教授以“大肠癌精准诊疗的思考”为题进行了报告。目前,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已成为极常见的肿瘤。而中国面临怎样的现状呢?《肿瘤瞭望》特邀蔡教授就中国大肠癌防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蔡三军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中国肠癌发病日趋流行
 
大肠癌是全世界第三位的恶性肿瘤。曾经大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上世纪60年代大肠癌在上海是第七位的恶性肿瘤,十年以前大肠癌在全国位列第五,但目前最新的肿瘤资讯中其已经是中国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在上海是第二位。而在中国的台湾、香港以及日本,大肠癌是第一位。因此,在亚洲国家大肠癌已是一个最常见的肿瘤。
 
近年来,中国肠癌的发病率迅速增加,甚至可以讲是增加最快的,其基本上以每年3%~4%的速度增加。上海的肠癌粗发病率已达65/10万,全国的粗发病率超过20/10万,中国的肠癌发病率最终增长到40%~50%的几率极大。可以说,中国的肠癌发病情况还会继续加重。

肠癌治疗状况与国际仍存巨大差距
 
在肠癌治疗状况方面,中国与国际最好的国家相比,其五年生存率约相差20%。尽管近年来中国的肠癌治疗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众所周知,中国发展很不平衡,在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地区或许与国际水平接近,但在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基层医院还与国际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肠癌治疗的生存率还不足够高,发病率仍明显升高,值得我们做更多努力。
 
大肠癌“防、治”需两手抓
 
相较于“治”,大肠癌的“防”可能更重要。2014年报道的数据显示,1975~2000年的30年间,美国大肠癌的整体发病率明显降低,从最高的68/100 000降到目前的39.1/100 000。分析其原因,一级预防和两级预防在大肠癌发病率的降低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级预防(生活习惯干预)占了34.6%的功效,二级预防(普及筛查)占了53.3%的功效。最好的临床治疗所起的作用为11%~12%。而我国目前在大肠癌预防方面的力度极小,在大肠癌防治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
 
近几年。虽然我国有了一些相关筛查或普查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推广一级预防的作用,但与国外相比还相差甚远。未来,中国应该在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中做更多工作。另外,美国大肠癌防治的数据显示,通过筛查或普查所发现的都是早期病例,且治疗效果非常好。因此,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强调预防都不过分。我们应该改变当前过多关注治疗的观点。就大肠癌的治疗而言,一方面我们需加强培训,提高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需采取规范性治疗措施,即遵循指南。
 
专家简介
 
 
蔡三军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教授,博导。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协作组首席专家、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主任、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美国临床肿瘤指南(NCCN)中国版专家委员会委员、NC-CN大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外科执笔人、,复旦-法国梅理埃联合实验室大肠癌项目负责人。
 
担任《实用肿瘤杂志》、《中国癌症杂志》、《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抗癌》、《中国肿瘤学年鉴》、《临床肿瘤学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等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大肠癌国际学术论坛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